在聯準會等全球主要央行即將開啟降息週期時,臺灣央行卻像日銀一樣特立獨行,出乎所有經濟學家的預料選擇升息,基準利率刷新十餘年高位。
週四3月21日,臺灣中央銀行召開理監事會議,迷因幣交易所會議決定升息半碼,將重貼利率由1.875%升至2%,為去年第二季以來首次升息,創2009年1月以來新高,刷新近15年的歷史記錄。
【臺灣指標利率,來源:MacroMicro】
此外,臺灣擔保放款融通利率和短期融通利率也上修至2.735%和4.25%。
臺灣央行升息的舉措出乎經濟學家的預料。彭博調查顯示,受訪的幣安官網全部27位經濟學家均預測臺灣央行按兵不動。
法國興業銀行駐香港首席亞洲宏觀策略師Kiyong Seong表示,「這是一個意外,但市場在某種程度上已經為這一意外做好了準備。儘管如此,這並不意味著央行會繼續升息,這看起來是最後一次一次性調整。」
央行總裁楊金龍表示,升息半碼,比特幣美金走勢主要是預防通膨預期心裡,這有宣示效果。他表示,「自2021年以來,通膨一直處於高位。我們擔心的是,現在通膨的整體結構已經變得有些不同。我們需要關註通膨預期和電價是比特幣最低價格否會上漲。」
該行認為,綜合國內綜合國內外經濟金融情勢,預期本年國內通膨率將逐季緩步回降;惟考量2021年以來物價漲幅較高,以及本年4月國內電價擬議調漲,恐形成較高的通膨預期。
臺灣央行補充道,在本年經濟成長可望增溫下,為抑製國內通膨預期心理,比特幣走勢本行理事會認為調升本行政策利率,有助促進物價穩定,並協助整體經濟金融穩健發展。
據悉,臺灣2024年前兩個月的CPI平均年增率為2.43%,主要是因為食品、娛樂服務價格和房租成本的上漲。除去蔬果及能源的核心CPI年增率為2.27%,延續通膨放緩趨勢。
但考慮到4月國內電價擬議調漲,臺灣央行上修本年CPI年增率至2.16%、核心CPI年增率上修至2.03%,均分別低於去年的2.49%和2.58%。
央行公告稱,未來該行仍將持續關注電價調整、淨零轉型等,對國內通膨發展之後續影響,並關注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動向、中國大陸經濟下行風險,以及國際原物料價格變化、地緣政治風險、極端氣候等對國內經濟金融情勢之影響,適時調整貨幣政策,以達成維持物價穩定與金融穩定,並於上述目標範圍內協助經濟發展之法定職責。
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執行總監徐佳馨稱,預估CPI達到2.16%超過2%警戒線之際,為提前因應,央行本次採取升息半碼,顯見通膨壓力山雨欲來。